关于省国资委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2-07-01

  省委、省政府: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国资监管工作会议精神,春节前后,我委先后组织召开了省属企业2012年度工作会议和全省国资监管工作会议,对去年来全省国有资产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结合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面临的形势,对今年的全省国资国企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现将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报告如下。
  一、2011年主要工作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国资国企系统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围绕落实开局之年的各项任务,积极应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以“转型强体、创新强企”为重点,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布局结构,深化企业改革,强化管理创新,加强监管服务,提升发展质量,全省国有企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统计,去年省市两级国资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52.0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利润总额366.0亿元,同比增长13.4%;年末资产总额12363.3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省级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778.3亿元,同比增长21.8%;实现利润总额206.1亿元,同比增长8.8%;年末资产总额5311.6亿元,同比增长8.4%。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2011年工作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克服困难保增长,生产经营稳步发展
  市场开拓更加深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企业积极调整营销策略,优化产品结构,完善供销网络,拓展市场份额,取得了新的成效。物产集团全年营业收入超过1660亿元,据测算在世界500强排位可提升50位左右。能源集团在全国电力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去年实现盈利52亿元。杭州萧山机场新开通7条国际航线,成为国内第4大国际航空口岸。机电、建设等集团在海外风机销售和施工市场开拓上取得新成效,物产、建设2家集团还被省政府授予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示范企业。
  战略合作继续深化。我委积极推动省属企业加强与中央企业、省内外地方政府以及省市县三级国资的多方战略合作,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合,打造了新的发展平台。去年底,根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我委与有关部门成功承办了国务院国资委与省政府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暨浙江与中央企业合作洽谈会,共签订合作协议57项,涉及项目总投资4800多亿元。省属企业中有能源、铁路、建设、交通、萧山机场等5家集团与中央企业签订9项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1419亿元。杭州、绍兴、义乌等市县国资委也积极推进企业多方战略合作。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去年以来,省属企业和各市监管企业按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实施了一大批重点发展项目,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比如,能源集团嘉电三期、滨海一期、六横电厂等电源项目,交通集团头门港、上虞物流园区、湘潭九华等三大项目,铁路集团“两线一枢纽”和顺酐一体化、聚碳酸酯项目,杭州萧山机场二期工程、航空基地和综合交通体系项目,巨化集团氟化工、石化材料项目,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加快了优势资源集聚,为产业转型奠定了基础。
  (二)调整结构促转型,产业层次得到提升
  主业实力不断增强。各企业突出主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努力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拓展。能源集团2台100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目前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已占装机容量的2/3。物产集团发展连锁分销、配供配送、供应链服务等新业态,去年新业态销售比重达到了65%。商业集团家电业务门店总数已达350多家,品牌空调批发销售量占省内市场的80%。农发集团着力做大农粮主业,农粮板块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倍。杭州、金华、义乌等地结合实际,加大金融、商贸和民生等领域重点企业培育,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海洋产业积极培育。专题召开省属企业发展海洋经济现场会,对省属企业参与海洋经济建设相关工作进行了研究和推动。各企业着力加大海洋经济产业的培育、合作和开拓力度,舟山、宁波、台州等地也指导市属企业积极投向涉海产业,形成了新的产业发展重点。比如,交通、铁路、能源等集团加快沿海港口、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电源等项目建设,物产、杭钢、农发等集团推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商贸物流综合体项目建设,巨化、铁路等集团依托宁波临港石化基地打造石化新材料项目,机电、能源等集团介入海洋能源开发,交通、建设等集团加强临港、涉海工程技术研究,舟山市属企业加快港口、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海洋经济建设发挥服务带动作用。
  产融结合步伐加快。省属企业依托实业资本,积极培育金融业务,金融业态持续拓展,发展实力也不断增强,促进了产融结合互动发展。去年,国贸集团浙金信托复牌开业,集团与大韩生命保险合资的寿险公司正有序筹建。商业集团浙商保险成立近3年已实现盈利,并进入财险公司全省前10位、全国第25位。铁路集团浙商产业基金成为我省首家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股权投资企业,首轮募资近40亿元,单体规模居全国第4位。交通集团财务公司组建已获银监会批准,巨化集团财务公司申报材料也已上报银监会。各市、县所属许多企业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投融资平台,为地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术进步加快推进。去年,省属企业牵头组建我省风电和海洋工程两个技术联盟,新增3家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和4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机电集团加快风力发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研制的1.5兆瓦变速恒频风电机组获省科技一等奖、国家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6项。能源集团以技术改造提升电力机组运行可靠性,累计所获金牌机组已占全国所有金牌机组数的17%。杭钢集团加大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生产力度,优钢比达89%。建设集团实施多个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工厂化加工课题。能源、机电、杭钢等集团还分别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加强战略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三)改革重组抓治理,体制机制不断优化
  上市培育工作积极推进。积极推进重点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特别是对进入辅导期的企业,协调省有关部门采取现场办公、专题研究等形式,妥善解决问题,加快上市进程。目前,省属企业中百诚集团正在完善上市申报材料,浙能电力股份、天达环保正着手战略投资者引进工作,物产燃料、东方机电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建设集团、浙商证券、省冶金研究院正在准备上市方案报批及相关准备工作。杭州、嘉兴、宁波等地也加大了监管企业上市工作规划、指导和协调力度,杭锅股份在中小版成功上市。
  内部资源重组不断深化。去年,我委参照国家相关政策,对省属企业内部重组涉及国有产权协议转让与无偿划转的有关事项作出规定,将部分权限下放,提高企业重组整合的自主权。能源集团开展板块化管理改革,确立了“一主四辅”产业发展和板块管理框架。商业、建设、交通等集团以发展战略为导向,推动股权整合和公司撤并,进一步集中资源、优化产业链。温州、舟山、杭州、衢州等地也积极推动监管企业重组和国有资产整合。
  公司治理结构更趋完善。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去年新组建了2个省属企业外派监事会,分别派驻到物产集团等6家企业。至此,除杭州萧山机场外,省属企业都健全了监事会制度。各监事会重点开展了省属企业股票期货、担保情况等专项检查,为规范企业运作、完善国资监管提供了依据。一些省属企业还加强了子公司监事会建设,促进外派监事会与企业内设监事会的工作互动。
  (四)管控协同增效益,营运水平有新提高
  战略引领得到加强。抓好规划编制完善和启动实施是去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我委正式发布了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了省属企业“转型强体、创新强企”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省属企业重点发展的七大产业和相关重点项目、工作举措,并对各省属企业的规划逐一进行了批复。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与省属企业逐家开展沟通对接,使得规划编制过程成为上下加强沟通、增强合力、落实责任的过程。深入开展规划宣贯启动工作,建立了任务分解、目标考核等规划实施机制,细化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各市国资委也紧密结合本地发展规划,开展了市属企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目前,省属企业和各市国有企业“十二五”发展战略体系已建立,并正有序全面地推进实施。
  集团管控不断推进。我委指导企业着力完善企业管控架构,进一步做好管理层级压缩工作,省属企业管理层级基本已压缩到4级以内,提高了管理运营效率。去年,省属企业管理费用支出同比增长16.2%,低于营业收入增幅5.6个百分点。物产、旅游集团全面开展对标管理,铁路集团实施管控体系优化提升三年计划,巨化集团加强投资、法律等方面制度建设和重点环节监管,物产、交通、商业、建设、国贸等集团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了管理效率提升和集团协同发展。
  成本管理得到优化。我委和各市国资委指导企业通过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灵活调度盘活、加强银企合作、开展境外融资、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运用金融避险工具等措施,有效应对货币紧缩政策影响,努力保障资金链安全,进一步降低财务成本、提高资金综合效益。去年,我委共批准省属企业申请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项目总额度204亿元,当年完成发行71亿元,以前年度批准发行本年存继余额合计339亿元。同时,能源、杭钢、铁路等生产性企业加强目标成本管理,通过实施管理对标、技术改造、工序优化等方式,调整生产节奏,促进节能减排,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五)完善监管提效能,服务水平继续改进
  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在监管制度建设方面,去年我委完成了列入省政府一类立法项目的《浙江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起草工作,起草并由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强县级企业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完成了11个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发布工作。温州、嘉兴两地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或加强国资监管工作的《意见》,并配套制发了多个规范性文件,舟山、湖州、金华等地也梳理和规范了监管制度。在监管机构建设方面,已有39个县市区设立了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国资监管机构,占全省县级行政区划的40%以上,其中嘉兴市所辖各县市区均已成立相应国资监管机构。淳安、乐清、嘉善等县市实现了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覆盖。
  产权管理工作不断夯实。我委制发了产权管理《工作指引》,进一步明确企业产权报批及备案项目申报条件及报送要求。修订了产权代表报告制度,对省属企业产权代表年度报告进行考评。加大了产权登记工作力度,完成历年省属企业产权登记申办情况清理整顿。落实上市公司信息报告制度,规范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坚持阳光工程选聘中介机构,出台了《委托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去年我委共核准备案省属企业评估项目22项,账面净资产19.2亿元,评估后净资产52.4亿元,评估增值率172.5%。
  财务监督工作不断强化。出台了加强省属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省属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管理办法和省属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3项制度。提升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强化编制、审核、执行、报告和监督检查,以全面预算约束成本费用控制和财务风险防范。召开全省国资系统财务管理工作会议暨财务信息化专题观摩会,推动国有企业以财务信息化为抓手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绩效评价和动态监测分析工作,强化了企业资金链、房地产业务监控,推动企业平稳经营、防范风险。我委国资统计工作连续3年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先进单位。
  考核分配管理不断完善。经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同意,我委研究出台了省属企业经营业绩考评等级制度,确定了考评等级涉及的3大类14项指标的计分细则。加强应收款项回收指标考核力度,重点加强3年以上应收款净值超目标值部分的考核。出台了《省属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加强企业收入分配管理调控,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优化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结构,探索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省属企业二级子公司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须报我委备案。
  (六)创先争优聚合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并组织了“两优一先”评选表彰、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闪光言行”展示评选等活动,省属企业15例“闪光言行”入选全省创先争优“闪光言行”。开展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活动,省属企业12家二级单位和180多个基层单位党组织完成了“公推直选”工作。组织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命名表彰了50个示范点。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集中轮训,提高群众工作能力。
  企业领导人员和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坚持选配与管理并重,出台省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等3项制度,调整配备14家省属企业48名领导人员,组织开展省属企业中层联合公选工作,公开选拔了23名中层管理人员。上下联动提高选人用人工作满意度,委机关和省属企业选人用人满意度得分都明显提高。制定出台省属企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以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推动企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加强。去年,我委首次与省属企业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出台了《省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暂行办法》,建立了省属企业反腐倡廉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和案件查处协调机制,开展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情况等三项工作检查,举办了“国企清风”文艺汇演活动,在委机关和省属企业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促进了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
  和谐企业建设不断深化。重视做好稳定、安全生产和职工权益维护工作,积极推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维护企业和谐稳定良好局面。经省政府同意,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妥善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的实施意见》。建设、长广等集团分别在关心关爱民工队伍、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有了新举措,取得新成效。同时,全省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有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我省国有企业在全力保持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增长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一是为国家和地方财政贡献力量。去年省市两级监管企业已交税费总额288.4亿元,同比增长31.3%,高于利润总额增幅17.9个百分点。二是支持重大工程和民生工程建设。能源、交通、铁路、萧山机场等省属企业和各市县国有企业,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为完善我省能源保障网、综合交通网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建设集团等企业还积极参与了我省农房改造和保障房建设。三是参与援疆援藏和定点扶贫等工作。在圆满完成援川建设后,能源、建设、交通、物产等集团又积极投入援疆援藏工作,各企业还努力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展示了浙江国有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2012年国资国企工作总体思路
  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国资监管工作会议精神,2012年全省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三大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以“转型强体、创新强企”为核心,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强,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国有资源重组整合,推进企业产融互动发展,增强集团管控能力,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努力在调结构、转方式、提素质、增效益上下功夫,确保省属企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2012年工作重点要把握好“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强”的原则。
  稳中求进:“稳”就是要有力应对复杂形势带来挑战和困难,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主业,稳住增长、稳住客户、稳住队伍、控住风险,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维护和谐稳定局面。“进”就是要把握好发展节奏、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率,往优处进、往强处进、往好处进、往新处进,努力在推进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创新创业上迈出新步伐,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上取得新成效。
  改中求活:就是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以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持续增强和保持企业的活力。加快推进集团内部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培育工作,以存量优化带动增量创造,提高资产证券化比例。继续推动集团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职工正常工资增长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提升全员素质,不断增添企业的活力。
  转中求强:就是要通过加强战略性谋划,不断地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开辟新专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把存量资源转向产业链的高端,把增量资源投向价值链的新处,成为行业的高端竞争者。要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在“转”中优化产业、产品、产权和组织结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2012年国企改革发展重点工作
  (一)着力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坚持定期经济运行和重点产业分析,对企业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及时向企业通报情况,提示风险;及时向有关方面反映,争取政策支持。督促指导企业关注市场变化,前瞻性做好各项应对措施和预案。加快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努力抢占、巩固、扩大市场份额。积极开拓省外国外市场,提高“两外”市场占有率。
  抓好“十二五”规划落实。督促各企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行业发展特点,滚动调整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重点突破方向和贯彻落实措施,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加强资源整合保障,增进内部协调联动,推动战略有效落地、体现成效。我委将选择实施基础较好的企业进行重点指导和支持,着力推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切实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重点项目协调和调度,前期项目尽早进入可开工程序,已开工项目抓好质量加快进度,提高工程投资建设效率。做好重大项目的科学谋划,特别是关系国计民生和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确保投资重点领域。今年力争萧山机场二期和杭甬、宁杭客运专线等工程建成投用,抓好杭长客专、金温铁路扩能、杭新景高速、六横电厂等项目进度,加快推进杭金衢高速拓宽、甬台温高速复线和台州第二电厂等工程。
  (二)着力深化企业改革重组,优化企业体制机制
  继续加快改制上市步伐。研究出台鼓励政策,对上市培育工作予以重点扶持。要通过上市培育,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进重塑市场拓展、投资决策、财务核算等方面的经营机制,进一步提升国有资本价值。今年要确保天达环保、百诚集团尽早向证监会上报材料,争取通过发行审核;抓紧做好东方机电、物产燃料等11家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辅导,重点推进浙能电力上市工作;对具备上市潜力的其他企业,按照上市要求加大培育力度。
  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整合。落实我省与国务院国资委战略合作的长效机制,做好签约项目落实和合作意向跟踪,推动我省国有企业深化与央企及民企、外企合作。积极探索省属国有资本集中统一监管体制,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优化配置国有资产。加大省属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巩固管理层级压缩成果,形成更加合理完善的产业布局。加强省属企业之间和省、市、县国有资产的重组整合,有效开展产业和业务合作。
  规范企业董事会建设。规范省属企业董事会建设,推行董事会任期制,实行任期考核。选择1~2家省属企业开展外部董事制度试点,逐步建立外部董事人才库,形成符合浙江实际的外部董事制度。进一步健全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提高企业重大事项的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分配、激励等制度改革,健全优化企业运行机制。
  (三)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导向,做强做大主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以打造供应链竞争优势为导向,做强品牌、做大规模、提升效益,培育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医药等战略型新兴产业,尽快形成产业发展优势。加快传统制造业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在科技研发和品牌销售上提升产业层次。今年重点推进巨化、杭钢、长广等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加大产融互动发展力度。争取由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推进省属企业产融互动发展《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促进实体产业与金融产业相互融合、协同发展。重点推进国贸集团合资寿险、商业集团人和寿险筹建和浙商保险的发展,加快交通集团、巨化集团新设财务公司和能源集团财务公司深化发展等工作,推进国有企业所属证券公司、期货公司改革、重组和发展,鼓励省属企业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金融租赁业务。
  加大海洋经济培育力度。积极参与“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是加快物产、交通、巨化等集团相关物流交易平台建设。推动现代港口体系和产业集聚区建设,重点推进交通集团头门港开发、招商和能源集团独山港煤电码头建设。推动冶金、化工等制造业向临港产业带转移,重点做好铁路集团顺酐一体化、聚碳酸酯项目,巨化集团有机氯产业链项目建设工作。加强海洋能源、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快能源集团舟山六横电厂、旅游集团普陀山旅游公司重组等项目进度。
  加大创新能力建设力度。深化实施创新战略,建立健全创新平台,牵头组建创新联盟,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促进知识、技术转化应用和规模化生产。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加强新产品、新业态投资开发,巩固海上风电机组、氟化新材料研发和商贸流通业态创新等领域的全国领先地位,追赶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节能环保、海洋工程、资源再生等领域的全国先进水平。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途径,研究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按规定落实国家和我省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有关政策。
  (四)着力抓好管控体系建设,提高整体运行绩效
  加强项目投资管理,注重投资回报。拓展多层次资本补充机制,争取财政对重大项目资本金投入和贴息优惠等扶持政策,适当加快利润分配转增资本步伐,扩大企业资本规模。加强投资可行性研究,以净资产收益率及现金流量为主要指标,设定投资可行性研究标准,让投资有成果、有效益。修订完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深化项目决策认证分析,规范决策程序及主业投资规模、资产负债率、项目收益率等指标控制。
  加强成本运行控制,努力降本增效。推行精细化管理,优化生产组织平衡与调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严格控制预算,努力增收节支,压缩可控管理费用。加大资金集中管理力度,优化资金头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低效无效资产管理,加大逾期应收款催缴考核力度;适当压缩存货规模,提高企业存货周转率;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加大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融资力度,努力降低财务成本。
  加强运行风险管控,有效防范风险。建立常态化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机制,探索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完善重大风险管控、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明确债务风险控制目标,调整负债结构,压缩债务规模,严控资产负债率。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推行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法律管理工作体系。落实境外资产经营管理责任,加强境外企业、资产和重大事项管控,防范境外业务经营风险。
  (五)着力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凝心聚力促进发展
  扎实推进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抓好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的宣传贯彻,继续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重点开展新一轮党员公开承诺、“闪光言行”展示宣传、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对标创标”行动,大力宣传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努力营造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健全基层党组织换届制度,推广“公推直选”试点成果,有计划地建立企业党代表工作室,有序推进党建信息化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加强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市场化选聘中高层管理人员力度。深化“四好”班子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和突出贡献奖,促进企业领导人员组织、作风和能力建设。试点开展省属企业领导人员换届、任期制度和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加强后备人员培养和挂职交流锻炼。抓好企业人才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制定企业人才引进工作实施意见,切实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继续深化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加强“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廉洁从业规定执行情况监督,加大党务、厂务公开推行力度,切实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以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切入点,健全制度,完善措施,落实惩防体系建设各项任务。完善廉政教育机制,深化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廉洁文化进岗位、进项目、进工地、进班组。严肃案件查办,注重以惩促防,查找、堵住制度和管理漏洞,遏制和减少腐败发生。
  切实加强和谐企业建设。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和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优秀国企文化,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推进企业班组建设,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大赛等活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展。深入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四、2012年国资监管主要工作安排
  (一)着力完善监管制度体系
  重点推动《浙江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的出台,使全省国资监管制度建设更加有章可循。积极推动我省出台推进省属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推进省属企业实体产业与金融结合发展的两个《若干意见》,为国有企业发展争取更多地政策支持。做好已出台制度的梳理汇编工作,厘清国资监管工作制度框架体系,供市、县国资监管机构参考借鉴,并促进制度完善创新。
  (二)发挥业绩考核导向作用
  试行企业年度考评等级制度,对企业主要指标进行对标考核,并根据试行情况进行总结完善。注重预算调控杠杆作用,优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结构,支持省属企业上市公司培育、资源重组整合、加快自主创新、发展现代金融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将经营业绩考核与“十二五”规划、年度计划落实相结合,强化战略引领作用,增强规划的执行力。
  (三)加大产权管理服务力度
  研究制订省属企业收购活动管理试行办法、省属企业申请发行债券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省属企业收购、发债等经济行为;贯彻产权登记新办法,制订出台我省的落实措施,建立相关工作奖惩制度。在产权登记上按照新办法全面更新,资产评估上结合新制度进行补充,在《工作指引》中增加主要政策依据等方面的内容。
  (四)提升财务监督管控水平
  进一步加强财务管控体系建设,制定《省属企业对外担保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用2年左右时间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和完善。深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实行预决算对标管理,将预算执行偏离度纳入企业经营业绩等级考核体系。加强财务绩效评价整改工作,通过2~3年努力在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层面消灭审计报告保留意见,并逐步推动企业账本向社会公开。
  (五)发挥外派监事会监督实效
  强化过程监督,注重日常监督与集中检查、专项监督相结合,统一开展重大投资项目管控情况专项检查,并对上一年度专项检查工作进行“回头看”。提升报告质量,强化成果运用,加大与企业交换意见力度,形成有效的报告落实机制,把监督检查工作的成果更好地转化为企业改进工作的依据。加强子企业监事会建设,构建母子公司监事会协同体系。
  (六)开展“进企业、促发展”大走访活动
  按照省委、省政府“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国资国企工作实际,开展“进企业、促发展”大走访活动。由委领导带队组成7个工作小组,从2月中下旬开始,用5个月左右时间,深入省属企业和有关市县进行走访。重点走访目前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的企业,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成效突出的企业,有重点投资项目的企业等四类企业。通过大走访活动,尽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推动重点投资项目落实,总结工作成效推广经验,努力为改善企业发展环境、鼓励企业创业创新、推动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更有实效的指导和服务。